客戶問:「台灣不會加入CRS吧!」
我疑惑:「你為何如此篤定認為?」
客戶答:「畢竟我們又不在OECD裡。」(殊不知台灣也算是OECD觀察員的身份列席)
金融同業:「現在是做OIU(國際保險業務)的好時機!」
我疑惑:「為何如此認為?」
金融同業:「因為台灣現在沒有加入CRS,因此我們會成為新的避稅天堂。」(殊不知美國是如何利用預扣稅源的方式逼迫他國金融機構配合FATCA)
上述無論客戶或是金融同業對於CRS的看法,都讓筆者當下只有無言以對可以形容。為何客戶總抱持如此僥倖的心態面對稅務問題?為何我們的OIU誘因卻只能建基在避稅天堂的基礎上?
CRS不是國際間的新議題,早在2013年G20會議早有討論,也形成國際共識,未來如此全球化,互惠原則下的放大版肥咖條款將是主流趨勢,也意謂著隱藏資產的空間將越來越小,未來大部分的金融帳戶皆無所遁形。至今還堅信CRS不會在台灣發生的朋友們,以及,迷信地下換匯錢往海外隱匿的朋友們,如今該醒醒了!別貪圖一時的方便或小利,以致未來補稅時落入啞巴吃黃蓮的窘境。
現階段是很好的時機有助於投資大眾們回歸理財的根本,思考理財真正的目的為何?筆者認為:重點在於開源,不在於節流;重點在於未來如何合法合規的做,不在於繼續找漏洞鑽;心態應該是節稅,而不是逃稅。而從現在開始,賺取被動式收入,建立穩健的獲利模型,創造現金流的做法,是現在不做而未來一定會後悔的事。正面的思維是:如果理財的結果都很順利,讓多賺取的利潤合法的完稅後,所有的資產都是可消費與運用的,總好比過總想著如何隱匿資產,未完稅的錢又像未爆彈,不能用又怕曝光來的好得多。
我的經驗告訴我:大多數人使用了太過複雜卻效益有限甚至無效的作法規避稅務,例如開設境外公司或是取得第三國護照。往往花大錢卻沒有實質效果。而又有多少人有善用政府所允許的基本所得額670萬額度,在一定比例的所得稅率下盡可能創造海外收入呢?筆者站在顧問的角度上認為:討論如何創造穩健且持續的效益是比較有意義的話題,真正優質有良心的顧問應該是教導客戶如何創造收益或合法節稅,並非逃漏稅或不當行銷,朋友們也應該學習識別資訊的來源與可信度,做出對自己最正確最安心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