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灣的保險滲透度高居世界第一(保費總收入與GDP比重計得)!這除了彰顯了保險業對於國家經濟的重要貢獻度以外,也透露了台灣社會重儲蓄觀念下的必然結果。也因為如此,我個人認為這個另類的『第一』其中有許多值得探討的觀點:
㊀ 高投保率卻留不住外商。根據統計台灣目前的保險密度為每人每年保費支出124581元,逐年呈現穩定且高增長的趨勢(尤其在薪資凍漲的環境下),但這樣一個保費收入趨勢向上的市場,卻留不住外商保險公司!?(關於外商保險公司撤台的探討另闢專欄論述)。相比同為四小龍的香港各大外商保險公司林立,保險滲透度亦為全球第二,值得探究!
㊁ 保費增長率高,但並非增加保障。在大數據分析下顯示台灣的投保總人口中,依然有32.96%的保戶壽險保障不足,平均保額僅為169萬元。這不免讓我想詢問:那麼逐年增高的保費繳到哪裏去了?我實在很難想像若只有169萬的壽險能為我心愛的家人帶來多少的保障?若每年的保費僅投保在轉嫁成本的醫療險以及儲蓄險當中,這樣的保險配置算是健康無憂的狀態嗎?難道沒有調整的必要性嗎?
我們都知道由於保險之特殊性,因此保險產業具有協助政府轉嫁與承擔社會風險的企業功能,政府在解析這些數據的背後應該利用政策有效引導市場資金至對社會對大眾更有效益的地方,時值政府力推年金改革與長期看護法案之時,若能配合保險業改革增進產業競爭力並引導資金有效配置,對於解決政府赤字與社會問題何嘗不是利多?
再者,若單看帳面數字只能閱讀保險業蓬勃發展的現況,但拆解其中的組成成分可以告訴我們很多背景故事。輕保障重儲蓄是普遍看到的常態,但身處低利環境的台灣,難免陷入『呆儲蓄』的陷阱而不自知,若一樣都是要將辛苦工作賺取的所得進行配置,是否要更smart一點?是時候將你的保單拿出來進行檢視了!
盛亞顧問致力於所有的美好事物上,積極開創財富新契機,讓您安全無虞地達成人生中每個夢想階段,是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