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別急著理財!致社會新鮮人:先學怎麼花錢】

《文章撰寫:吳儀家 CFP 國際認證財務規劃顧問》

即將進入六月,路上多了不少著制式套裝的年輕人,新鮮人獨有的青澀面容,自信地邁著無懼的步伐,前往人生中第一個正式社會學學分。

五月中,我的電子郵件來了一封特別的信件,來信者畇蓁(化名)是位即將從大學畢業的應屆生,信中敘述著她的所學及未來的工作類型,也透露出領到第一份薪水後該如何理財的不安:



每個月剩不到 5,000 塊
我相信,類似畇蓁這種現況的年輕人不僅是應屆畢業生而已,社會上存在著許多 30 歲以下的青貧低薪族,對此,我的建議不是去努力存錢、投資理財,而是「認真地把錢花掉」


每個月 8,000 塊以上的餘裕怎麼理財?
畇蓁的例子,給每個月剩不到 5,000 塊的讀者參考。
當收入增加,且投資自己的資金不減少的情況下,想當然爾,投資理財就必須納入你的資金配置版圖中了:
  1. 存下一筆緊急預備金:這筆錢至少要能 cover 半年的生活所需費用,以確保萬一失業了還有錢可用,「心安」是打拼之餘最強大的後盾。
  2. 逐步將保險規劃完整:初出社會最基本的為意外險,再來才慢慢補齊醫療險、重大疾病險等與疾病相關的險種,有了家庭責任再增加規劃壽險,最後才是跟儲蓄、老年退休有關的儲蓄險及長照或殘扶險。
  3. 投資理財:並非前兩者都規劃完了才開始進行投資理財,若 2、3 能夠同時進行當然最好,但是有能力這麼規劃的人並不多,通常要出社會至少三年才有可能同時進行,我的意思當然不是這三年都不管投資理財這件事呀,別忘了,每年有一筆錢是要投資自己用的,可以運用一部份在「學習投資理財」,如此一來,當你有錢可以配置在投資理財時,才不會浪費時間,甚是跟著市場漲跌起伏中繳學費。
「收入 - 儲蓄 = 支出」適合你嗎?
以上是儀家針對畇蓁的案例所延伸的建議,但有些人可能會疑問,許多的理財書籍或理財專家都是教大家「收入 - 儲蓄 = 支出」,但我的建議是「收入 - 固定支出 - 投資自己 = 配置金額」

之所以有「收入 - 儲蓄 = 支出」的公式,是因為多數人在“支出”項目中包含了許多不知道錢花去哪裡的情形,而非單純的固定支出,使得許多理財專家會建議大家先設定好每個月要存下多少錢,再來去想要花多少錢;但是當你已經了解自己的固定支出,並且了解自己的錢花去哪裡時,這個公式就不再適合你了,你要進階的去思考「收入 - 固定支出 - 投資自己 = 配置金額」各項目所代表的意涵:
  • 固定支出 – 睜開眼睛就有的必要花費,例如:三餐、水電費、瓦斯費、電話網路費、交通費、保險費、房屋租賃...
  • 投資自己 – 這是為了替自己未來增加收入的方式,不能省!建議至少收入的 10%,例如:買書、參與課程、聽優質的演講...
  • 配置資金 – 分成兩種:替未來的自己做資金上的準備、創造優質的生活品質;前者舉凡「儲蓄、投資理財、退休金準備、子女教育金、買車買房」,後者則是「休閒娛樂」所用,這部份是我堅持一定要配置的部份,畢竟賺錢是要拿來花的,而不是一昧的存下來而已,橡皮筋拉久了也是會疲乏的,何況是人?
其實,理財不單純只是管理錢財這麼簡單,它更包含了「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涯規劃課題在其中,有時候我常常會覺得自己不像是財務顧問,反而更像人生導師,引導著來諮詢的各位「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特色人生」,今天的我,能夠對未來如此堅定不茫然,或許是真心誠意地對待每一位諮詢者而得的反饋 – 將心比心反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因此,每諮詢一個案子就會覺得自己又經歷了一個不一樣的生活經驗。

或許你仍在迷茫中,但那只是一時的,找一個良師益友好好的聊一聊吧!

作爲一個客觀中立的金融平台,為有理財需求的您,在市場消息紛亂的投資環境中,提供客製化、國際化的金融服務,以穩健的配置策略,達成您人生中各階段的夢想與需求。